從蝦池的建設到小龍蝦交配-到幼蝦生長到上市的全面解決,本視頻比較長,需要想養殖小龍蝦的朋友耐心去看,認真學習,這視頻很不錯,講解的很到位!我自己都看了好幾遍!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龍蝦池塘養殖技術要點
一、把好水草栽植關
在蝦池內應栽植復活型水草,以沉水植物(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等)為主,漂浮植物(空心菜、水浮萍等)為輔,適當搭配部分挺水植物(蒿草、蘆葦等)。在淺坡處栽植伊樂藻,深水處栽植輪葉黑藻、苦草、空心菜、水浮萍等,在淺灘處栽植蘆葦、茭白等。水草覆蓋率應達到50%,過稀應及時補充,過密應人工割除。
二、把好苗種放養關
放養的小龍蝦苗應規格整齊,體質健壯,活動力強,附肢完整,無傷無病。放養蝦苗規格應達0.8~1厘米,小龍蝦種規格應在3厘米以上,放養密度應合理,同一塘口放養規格應一致,一次放足。小龍蝦苗種放養前需用3%~4%的食鹽水浸浴5~10分鐘,以殺滅致病菌和寄生蟲。為了充分利用養殖水體空間,增加養殖產量,提高養殖效益,可搭配放養部分花白鰱魚種,放養規格為100克∕尾、密度為100尾∕畝。在養殖池塘內放養花白鰱魚種還能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三、把好飼料投喂關
小龍蝦屬雜食性蝦類,尤其喜食動物性餌料,且生性貪婪,攝食量大。因此,投喂的飼料營養要全面,投喂量要適中。若投飼量不足,則影響生長,甚至會造成相互殘殺;若投喂量過大,則造成飼料浪費,還會污染水質;若投喂的飼料營養不全面,則會造成因營養不良,引起蛻殼不遂,影響生長。在高密度養殖時,以投喂小龍蝦配合飼料為主,蝦苗和蝦種剛入池時,可通過施肥、追肥,在養殖池內培育大量輪蟲、枝角類、橈足類以及水生昆蟲幼體等供其攝食;幼蝦階段投喂配合飼料的蛋白含量應大于30%,成蝦養殖階段飼料蛋白含量應在26%以上,每日投喂2次,早晨、傍晚各投喂1次,早晨于日出前投喂,傍晚于日落后投喂,以傍晚投喂為主,占日投喂量的70%;日投餌量主要依據存塘小龍蝦總重量來確定,3~4月份及10月份以后,日投餌量為蝦總重量的1%~3%,5~10月份是小龍蝦正常生長季節,日投餌量為蝦總重量的5%左右,一般天氣晴好時應多投喂,高溫悶熱、連續陰雨天氣或水質過濃時則少投喂;大批蝦蛻殼時少投喂,蛻殼后多投喂。投喂應堅持“四定”原則,即:定位、定量、定時、定質。具休的投喂量應根據天氣、水溫、水色及小龍蝦的生長情況靈活掌控,以吃飽、吃完、不留殘餌為宜。
四、把好水質調控關
保持良好的水質,有利于小龍蝦的健康生長。每7~10天加注新鮮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保持水質清新、潔爽;每10~15天使用生石灰對水體消毒1次,用量為10千克∕畝,方法是加水化漿后趁熱全池潑灑,調節pH值在7.5~8.5之間,使水質保持為弱堿性;定期使用EM調水王和底質改良劑等微生物制劑,降低池塘內的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改良水質和底質,將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平時應經常開啟增氧設備,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五、把好蛻殼管理關
小龍蝦的幼體變態、步足再生及其生長,總是伴著蛻殼而進行。小龍蝦只有蛻掉堅硬的外殼后,才能達到生長的目的。因此,脫殼期是小龍蝦生長的關鍵時刻,抓好脫殼期間的管理工作尤為重要,主要應做好以下三點:一要調控好水質,保持水質清新。二要投喂充足,營養全面。三要養護好水草,過盛應人工割除,不足應及時補充。
六、把好病害防治關
小龍蝦病害防治應堅持“防病為主,治療為輔,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針。采取嚴格的清塘消毒、投放優質苗種、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投喂新鮮飼料、定期投喂藥餌等技術措施,可有效預防蝦病的發生。一旦小龍蝦發病,應使用國家允許的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漁藥對癥下藥及早治療。
七、把好敵害侵入關
小龍蝦主要敵害有水老鼠、青蛙、水鳥及一些兇猛肉食性魚類。這些動物均能捕食小龍蝦,應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消滅。對于肉食性魚類,可以在進水過程中,通過密網攔濾,將其拒之于養殖塘口之外。對鼠類可用鼠夾、鼠籠捕獵獵殺;對于鳥類可在池邊設置一些彩條和稻草人進行恐嚇驅趕。對于蛙類最有效的辦法是在夜間進行人工捕捉。
八、把好適時捕撈關
小龍蝦在經過2個月左右的飼養后,蝦體規格可達50克以上,此時可開始捕撈,將大規格的蝦起捕上市銷售,降低池內小龍蝦的密度,促進小規格的蝦快速生長。捕撈工具有蝦籠、地籠等。
小龍蝦養殖的第一步就是怎么挖塘
今年吃貨們都流行這么一段話:“有一種幸福叫:一起去吃小龍蝦;有一種愛情叫:帶你去吃小龍蝦”。
從這段話可見小龍蝦現在是多么的受寵,深受吃貨們的喜愛。據統計小龍蝦市場已超過1000億的規模,而且市場仍在持續擴大。所以現在小龍蝦不僅深受吃貨們的喜愛,而且也深受廣大養殖者的喜愛。據調查湖北、江蘇、安徽、湖南等長江中下游地區廣開龍蝦塘,大家都想乘上這輛致富的快車,但是問題也來了,因為很多朋友以前完全都沒有接觸過這個行業,對小龍蝦的生物習性沒有一絲了解,也沒有到小龍蝦塘口考察學習過,就僅憑著自己的滿腔熱血就投入到這個看似穩賺的行業,所以導致很多朋友在現在挖塘時就挖出了這樣的塘口:
這種塘口存在兩個大問題:①極度不利于小龍蝦打洞;②不管是田埂還是緊挨著稻田灘面環溝壁的部分在上水后都極度容易坍塌。第一個問題大家看下面這個簡圖
第一個圖是有著正常坡比的環溝簡易圖,第二個圖是上面那個直直挖下去的環溝簡易圖。我相信大家一看就應該明白哪個環溝對于小龍蝦打洞更省力,哪個更利于小龍蝦繁殖抱卵。所以一個科學合理的環溝設計應該是我們挖塘時首要考慮的問題,一個合理的坡比能提高小龍蝦的抱卵率,從更深層次理解也就是提高了小龍蝦的產量,再直觀點表達就是提高了我們的收入。
第二個問題這樣給大家解釋,在雨后當大家走在田耕上時是不是發現路邊或者池塘邊緣的泥土特別容易坍塌。同理在這種直直挖下去的塘口不管是田埂上的土還是靠近稻田灘面溝壁上的土,在沒有坡比的情況下經過養殖水體的浸泡下很容易會出現坍塌問題。
那么一個有利于小龍蝦高產量以及健康快速生長的塘口應該怎樣挖呢?
如上圖①為田;②為田埂與環溝連接間的小平臺;③為環溝深度;④環溝寬度。
具體長寬高數據如下
①田。焊0.8-1.3m寬2.5m以上(1、我們要考慮水稻收割機以及平時車輛的進入;2、我們要考慮龍蝦打洞對田埂的損傷,如果太窄容易坍塌;3、我們得考慮灘面的上水深度問題)
②小平臺:1m左右(小平臺的設計是為了防止田埂的坍塌同時有利于地籠的下放)
③環溝深度:1m左右
④環溝寬度3-5m(當然這得根據當地的地方政策來設計,在地方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筆者建議采取這個數據,環溝如果太窄,一挖塘不好挖,二要達到合理的坡比是一件很難的事,三產量低)
同時筆者建議在稻田灘面與環溝處設計如上圖的一個小埂,這樣在水稻種植期我們可以把稻田與環溝隔開。在面積較大的塘口我們可以在田中間開“十、井、田”字型環溝,溝寬度和深度略小于四周環溝,方便灌水排水。
當然每個塘口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我們在設計塘口時得因地制宜,但一切的設計方案都必須考慮小龍蝦這個生物的生物習性,都得考慮這種設計是不是有利于高產。筆者建議今年新進入這個行業的養殖朋友,在挖塘前可以去別人已經挖好的塘口實地參觀下,問問別人一個科學合理的小龍蝦塘該怎么挖,看看一個科學合理的小龍蝦塘該怎么設計。
挖好的小龍蝦池塘圖片大全請參考!